近期,全国多地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降薪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反映,他们的收入出现了大幅下降,降幅甚至达到了30%或更多。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背后原因及影响的深入思考。
成都三甲医院绩效下滑
8月2日,一位在成都三甲医院工作的医生透露,其绩效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从原本的10000元左右降至仅1000多元。他指出,医院绩效管理系统在5月份核算出的绩效仅为1800多元,而整个科室的绩效也仅为13000多元,这些收入需由多名医生共同分配,最终到手的金额显得微薄。
有网友留言:我们三甲医院,医保报销部分一直给我们拖欠,绩效都拖了三个多月没发了。还有同行留言:我们医院下个月开始第二轮降薪,公积金从12%降到8%,今年到现在一分钱绩效都没发,我们每个月的病人量最少的时候都有70多,最多的时候121个,每个月上着7个夜班,拿着3000来块钱的工资撑着。
展开剩余85%山东网友发帖,刚发工资,3510元!
9月13日有山东网友发帖称,今天刚发了工资,县级市二甲医院医生的基本工资还不如去送外卖了。很多人觉得当医生好,地位高,工作稳定,赚的多。呸呸呸,你说的是哪个年代的呀。很多同事都想转行了,要不是因为舍不得铁饭碗,其实真的不如去打工了。
针对此事,有网友分析,关键是疫情过后,全国各地都在新建扩建医院,造成医疗资源严重过剩。如今除了省级医院生意红火外,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县级医院业务大幅度减少,医技收入大幅度下降,医院举步维艰。市级中心医院生存无忧,但是市级其他的医院,也生存困难了。民营医院纷纷倒闭关门。如今要严禁新建扩建公立医院,防止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也有网友指出,还有:绩效工资,手术补贴,加班费,夜班费,午餐补助,处方费,挂号费,全勤奖。如果是主治医师,手术刀手,还有病人红包。
而很快有网友反驳,多数县医院工资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你的思想还停在5年前。
三级公立医院拖欠绩效半年
说到医院收入大幅下降,无独有偶,近日有网友发帖称,9月4日,云南玉溪。一名医生反映,当地某三级公立医院已拖欠绩效半年,如今又变相降薪,一个月上八个夜班。每月绩效仅500元,“还不如服务员工资”。
降薪普遍情况
降薪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超过半数的医务人员感受到了收入的减少。据报道,多家三甲医院的医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披露了他们收入的显著下滑。例如,某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透露,他的绩效工资被直接砍半,夜班费也大幅下降,导致基础工资所剩无几,部分科室医生的月收入甚至不足5000元。另一家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是自2024年9月起停发了基础绩效,全院医护人员的月收入普遍降至3000元左右,有的住院医师仅能依靠浮动绩效勉强维持生计,内科科室医生主诊30名患者所获得的月奖金也仅有2000元。
最近发布的《医疗人才2024年薪资及就业调研报告》进一步证实了降薪的普遍性。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29469名医务人员中,有高达57.9%的人在2024年经历了薪酬下降,这一比例相较于2023年的调研结果增加了20个百分点,显示出薪酬下降的趋势正在扩大。从医院级别来看,二三级医院的降薪人员占比超过了一级医院;而从医院性质来看,公立医院的降薪人员占比则超过了民营医院。
降薪原因分析
导致降薪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之一是政府财政紧缩与医院债务压力的问题。公立医院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其工资、奖金和福利主要依赖于医疗服务收费。然而,目前各地财政紧缩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有20个省份的公立医院出现了亏损,占比达到62.5%;同时,753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也有43.5%面临亏损。此外,政府办医院的负债总额也在不断攀升,2021年已高达19150.69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45.10%。这些大环境的多重挤压使得医务人员的收入不得不面临大幅下降的现实。
三年疫情对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消耗,改变了患者就医的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随着疫情解封,部分医院面临病人暴增的情况,然而,医疗费用的控制却更为严格,导致“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全民负债率攀升的背景下,政府化解债务的压力也传导至医疗系统。同时,国际环境动荡引发的通胀压力进一步推高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医疗改革与医保控费的影响日益显现。三明医改经验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广,其核心目标在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控制不合理费用,以确保医保资金的可持续性。伴随着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DRG/DIP付费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进,预计到2025年底将覆盖所有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尽管国家医保局明确禁止将医务人员薪酬与科室业务收入挂钩,但在多家医院中,这一问题仍然存在,导致科室的亏损最终由医生来平摊。
降薪对行业的影响
1. 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降薪现象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不仅增大了他们的经济与心理压力,还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稳定与发展。降薪增加了医务人员的经济和心理压力,部分医生的收入甚至不及网约车司机平均水平,同时背负着沉重的学业贷款。另一方面,工作量未减而收入的大幅下降也带来了心理落差和职业倦怠,甚至有医生直言不讳地表示,“一个月3000多的工资,还不如去直播间跳脱衣舞”。
此外,降薪还导致了医疗人才的流失和职业发展受阻。由于收入下降,一线医生的流失意愿上升,年轻医生和老医生都在考虑转岗或跳槽。在西南地区某省级三甲医院急诊与重症科,过去三年里科室已经流失了10位主力医生,且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产科等科室也因效益下降而成为“重灾区”,这进一步影响了医学生的职业选择。
2. 对医疗体系的影响
降薪现象也给整个医疗体系的运行带来了挑战。当一线医生开始怀疑自身的价值时,未来可能更少年轻人选择医学道路,这将严重影响整个医疗体系的人才储备和运行。如果医院无法留住核心人才,最终受损的将是患者的利益。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探索改革的方向并寻求破局之道。其中之一便是优化薪酬分配模式,以确保医务人员能够获得与其付出相匹配的回报。
改革方向和措施
三明医改所倡导的“541”分配模式,即医生团队占据薪酬总额的50%,护理和药剂人员占40%,而行政后勤人员仅占10%,这一模式有力地保障了一线医者的价值。这种分配方式在上海多家医院也得到了体现,通过缩减行政人员数量及奖金,节约下来的费用被下放到临床一线。同时,重庆黔江区进一步提升了医务人员固定收入的占比,达到了50.38%,这些举措都是对三明医改经验的积极响应和探索。
政策支持与建议
此外,国家卫健委在《“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兼职兼薪来获取额外报酬。这一政策为非医保科室(如消费医疗领域)带来了政策上的支持,使得体重管理、医美抗衰等服务成为医院新的创收点,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方向。
然而,医务人员降薪问题并非单一层面的问题,它涉及到政府、医院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利益。在推动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既要保障医疗体系的公益属性,又要合理维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医疗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来源:护士网、一颗镜崽、丁香园社区
发布于:湖北省